在動中療癒:舞蹈治療的身心陪伴
在動中療癒:舞蹈治療的身心陪伴
姜愛玲
宇聯心理治療所/資深舞蹈治療師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理事、專業認證舞蹈治療師(CDT)
台灣亞太健康管理協會/監事、認證健康管理師
(原文刊登於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生活》季刊68期 2012年六月)
什麼是舞蹈治療?
「舞蹈治療」這四個字,會讓您連想到什麼?
您或許會問:「舞蹈治療……是不是要跳舞啊?」接下來的反應可能是:「那麼,是要跳什麼舞呢?」或者是:「唉呦,人家不會跳舞啦!」也許,您更想知道:「我和朋友到夜店飆舞之後,覺得很爽快。這樣算不算舞蹈治療呢?」
其實,舞蹈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藉由舞動的肢體解放身心的束縛,讓身體在律動中建立與自我、他人及環境的關係,形成以身體動作與創造性肢體表達為媒介的身心療癒。換句話說,我們能夠透過舞蹈治療「讓身體說話」,運用肢體動作和自己交談、和他人互動、和週遭環境產生連結,在過程中探索自身對各種外在狀況的身心反應,並且進一步發展出因應各項事件的行動方案。
(圖說) 啟發創造力的身體雕塑。
身體動作是人類最初始的語言。我們打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揮舞著手腳表達自己、接觸外在的人事物,從中逐步形成對於自身與外界的認知及感受。因此,舞蹈治療就是運用我們最原始的語言──身體動作,來增進個人對於內心世界的理解與洞察,藉由這樣的覺察來採取行動,以改善自身的心理及情緒狀態。在舞蹈治療的理念中,身、心是緊緊相連的一體兩面,透過身體、心理、情緒、認知、人際互動發展的整合,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促進身心靈整體的健康。
身心是緊密相連的好伙伴
「身心一體,相生相繫」是舞蹈治療的核心理念。任何發生在身體上的改變或環境中的各種變項,都會對我們的心理產生影響,而肢體動作的具體顯現,也反映出內心的情緒轉折。「真實動作」(Authentic Movement)舞蹈治療學派的創始者,美國舞蹈治療先驅瑪麗‧懷特豪斯(Mary Stark Whitehouse,1911-1979)相信身體語言,即動作是非口語的表達管道,而且身體是不說謊的(The body cannot lie.)。因此,身體動作往往反映出我們的內在狀態。
既然身心兩者的關係如此密切,人們在遇到重大的創傷事件時,心中所承受的巨大衝擊,會很明顯的呈現在身體動作和行為上面。對於兒童來說,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認知和表達能力也還在學習與發展中,如果經歷重大的天災人禍,他們會出現創傷後壓力徵兆的比率,往往遠超過成年人。
(圖說) 從兒童到銀髮族,舞蹈治療可讓各種年齡層的朋友們體驗身心律動的喜悅。
例如,在我帶過的一個兒童舞蹈治療團體中,曾經有一位小朋友經常出現用雙手抱住頭的動作,也習慣躲進韻律教室牆壁下方的壁櫃裡。如果當時櫃子裡還有可以鋪在地上的長型墊子,這位小朋友甚至會先用墊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接著彷彿蠶繭般的蜷縮在櫃子裡,久久不肯出來。我後來得知,原來這位小朋友的家中經常出現爭吵的場面,讓他感到非常害怕,小小年紀的他卻又不知該如何處理,所以「躲起來」似乎是最迅速和安全的自保模式。
在舞動中釋放情緒
經歷過創傷事件的兒童,可能會經常憶起或夢到引發創傷的情境,並且重複反映在繪畫或身體動作中,例如畫作中持續出現淹水、地面裂開或人們逃命等場景,或者身體出現發抖、急促喘氣或冒冷汗等反應,也可能在遊戲當中一再上演和創傷事件相關的情節。以舞蹈治療的角度觀之,我們並不需要壓抑這些看似負面的身心狀態,反倒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將內心感受外化的歷程,來陪伴兒童修復內心的傷痛。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或許還不能以口語或文字精準表達出內心種種複雜和強烈的感受。而年紀較大的孩子們,有時即便一再追問他們怎麼了,所得到的回答或許也還是「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可能是說不出來,也可能是不願意說。這時,舞蹈治療就提供了一個以身體為主的紓發管道,讓他們在動作探索的過程中,宣洩隱藏在心中和累積在身體上的壓力與不適,並引導他們用身體表達內在潛藏的訊息及資源,而適度運用如音樂、道具等輔助媒材,可以更容易地協助他們拓展肢體的表達。
(圖說) 同樣的媒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展現方式。
讓各種媒介豐富身體經驗
動作的探索和體驗,能幫助兒童在過程中增進自身對於身體的熟悉度與覺知力、運用身體雕塑等方式豐富身體記憶、提升身體的平衡感與節奏感、讓身體更靈巧柔軟及具備協調性、促進肢體表達的創意與組合能力,亦可協助他們加強專注力。因此,舞蹈治療也經常與其他表達藝術媒介相互搭配,以豐富兒童的身體經驗:
一、美術(如:繪畫、拼貼、雕塑)和文字創作,是絕佳的表達與內觀管道;
二、以音樂營造情境與意象,藉由樂器的敲擊或演奏協助探索動作的輕重、速度及節奏韻律,並且體驗不同節奏之間的差別與特色;
三、融入例如角色扮演(role-play)的戲劇元素,透過戲劇性詮釋的過程培養包容與同理心。
例如,靈活運用富有情節或意象的兒歌,可引導孩子們隨著歌詞的描述做出相應的動作,也就是將歌詞中的描述或情境作為創傷事件及其歷程的「隱喻」。表面上,孩子們是隨著歌詞和帶領者的指引來舞動;實際上,這是藉由歌曲的主題來幫助孩子們抒發內心壓抑的情緒,卻巧妙地不去直指創傷事件的本身。當孩子們熟悉這種肢體表達的方式之後,可能會出現自創的動作,這時就可鼓勵他們發展出自己的身體語言,團體內容也就從一開始的跟隨,轉化為創造性的肢體表達。
(圖說) 透過紗巾與氣球體驗「輕」的力量質地。
(圖說) 運用彈性布體驗同理和支持。
在兒童舞蹈治療中,適度運用道具也可輔助及延伸肢體的表達,色澤鮮艷的紗巾和彈性布,就是舞蹈治療師所經常使用的媒材。在我的實務經驗中,輕盈的紗巾很能激發兒童和青少年的想像力和自發性角色扮演,而他們往往也在這樣的互動中,學到如何充分運用自身及外在資源。比方說,紗巾可化身為身體部位的裝飾或保護、攜帶或連結的工具,甚至大自然的某種元素,並且可藉由數量的改變(例如由多到少)和預設各種情境,讓孩子們在扮演中體驗和學習同理、分享和有效的資源管理。當他們發展出對於不同狀況的應對方式時,會明顯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這樣的自信本身就具有療癒的力量。
因此,舞蹈治療充分運用人人皆有的珍貴資源──我們的身體,在舞動的過程中發展與生俱來的肢體韻律,建構正確的身體使用方式,並增強對於外在環境的抗壓性。舞蹈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在身心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透過動作釋放我們心中遭受壓抑及麻木的部分,引導參與者重新認識、接納自己的身體反應和需要,以促進最根本的身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