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談情說愛

教孩子談情說愛                              文 / 趙守箴諮商心理師

 

﹝比孩子敢說敢做﹞

某次帶領教會青少年團契聚會,主題是玩青春總動員遊戲盒,聚會開始,男女生自動分開坐,展開對抗;由於題目辛辣活潑,來抽題的孩子都支支吾吾,台下隊友也騷動不安。印象深刻的是,女生隊伍抽中一題:如果在課堂中不小心勃起,該怎麼辦?女孩們剎時趕緊推說這是男生的事,不知道啦!

過程中,台上台下輔導各個表情氣定神閒,沒有害羞、不好意思或嚴肅的表情,雖然題目挑戰了輔導和帶領者的心臟,卻也引導孩子有機會學習正確態度和兩性與性知識。

其實,倘若孩子主動提出兩性或性方面的疑問,做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反應(包括表情、態度)就已讓孩子體認,這類問題是羞恥或正常、嚴肅或生活化的議題。孩子會提出這類問題,也代表可能正邁入另一個成長階段,有時提問只是好奇心作祟,而非已經發生問題了,因此開放的態度、鎮靜的神情和有技巧的對談,能幫助父母開啟談論性與兩性的空間。

 

﹝說性很自然﹞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學習性與兩性方面的知識。有經驗的父母都知道,孩子還小,一起洗澡的時候,孩子就從父母的身體,認識男、女的性特徵外觀是不同的;等到幼稚園階段,孩子會開始玩角色扮演,有時會玩當醫生遊戲來探索彼此的身體;小學之後則是出現男女各自一國、彼此捉弄,有的父母甚至會和孩子討論誰是孩子的小男朋友或小女朋友,這時期的孩子也會對自己如何出生,媽媽如何懷孕、生產感到好奇;及至小學高年級到青春期,孩子雖然對異性的興趣好奇更多,但其實仍在學習與同性朋友建立親密關係的階段,同性密友即所謂的死黨,多半也是在青少年期開始建立的。

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觀察,孩子並非是在青春期才對性或兩性產生興趣,而是隨著孩子成長階段,相關的議題會以不同的樣貌出現在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從提問觀察到孩子的身心發展階段與進程。

 

﹝談情說愛前…﹞

網路故事《別把愛唸碎了》,有位先生體貼妻子晚上要帶孩子回家,刻意匆促完成加班,趕去接妻兒,妻子並沒有給予擁抱或直接的回應方式,向先生說謝謝,反而不斷的叨唸先生,是不是來的路上開快車,又或者太早下班會遭同事側目,直到最後先生回應:這些好意我都懂;我相信我的好意,妳也懂…可不可以不要一路碎碎唸,妳這種表達關心跟好意的方式,反而會讓我很難過。

在孩子進入兩性與愛情前,家是孩子學習愛的第一個場所,父母親怎樣彼此表達關愛,是孩子學習表達和接受關愛的榜樣。如同《別把愛唸碎了》,父母或許很多時候雖然心裡是關心、擔憂、著急的,卻對孩子發出怒氣、怨言,把原本的關愛之意都破壞了,好比孩子晚歸,做父母的明明心急如焚,但當孩子進門那一刻,卻以破口大罵來代替關愛和擔憂。

 

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與肯定,最好最快速的替代品就是愛情。只是替代品無法等同父母的關愛,也無法填滿缺乏愛的心靈;缺愛的孩子在追尋愛情的過程中,在愛情裡載浮載沉,飯島愛即是例證。

 

飯島愛在自傳《柏拉圖式愛情》提到她的成長過程,由於父親管教嚴格,母親順從,每日在餐桌前的分享時光,父親只有標準、要求和責備,得不到關愛的飯島愛,從國中開始翹家,母親多次去警局領回飯島愛;直到高中遇見大一屆的學長,飯島愛偷了家中的錢,和學長在外住宿同居,每天無所事事就不停地做愛,甚至到一天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一天不做愛。

 

﹝爸媽請止步!﹞

以前中學時期,開始和同學朋友有信件、卡片的來往(當年還沒有網路這回事,電腦發展也還在Dos階段),母親接到信就往我的書桌上丟,從不擅自打開看,我也總是很放心;後來才知道,並不是所有父母都這樣開放。很多青少年的家長會監聽電話、控管網路和Email等等,雖然動機和出發點是好的,但青少年因為在意隱私,希望有個人空間,所以父母親愈監控,孩子就愈躲藏;於是父母就感嘆孩子不再像兒時那樣乖巧了。

事實上,當父母愈要監控青少年,親子關係已經從父母─子女變質成偵探─小偷,孩子覺得父母老是在等著抓小辮子,關係不僅緊張對立,還充滿負面感受。如果父母能尊重不侵犯隱私,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其實是可以從平日生活、來往的朋友以及孩子自主的分享中,了解孩子與朋友和異性的相處,父母也可以藉機會分享個人的交往經驗,以及與異性相處的觀點。

 

﹝後記﹞

在這性開放的世代,做父母的也許對婚前性行為不再那麼大驚小怪,但是卻仍然希望孩子不要太早趕上這班車,甚至不幸做了小爸爸、小媽媽。

關於發生婚前性行為,《老媽聽我說》和《養男育女調不同》有很好的觀點和提醒,概略整理如下:

1.  青少年發生性行為,可能基於同儕壓力或尋求同儕認同。

(1)  女生可能不了解男孩是「先性後愛」,期望藉由獻身,來得到男方的認同,或是以此來維繫愛情。也有女孩是迫於男方的壓力,而同意發生性行為。因此教導男孩尊重女孩,教導女孩認識自己有權說不、堅持自己的意見是重要的。

(2)  男孩發生性行為則是迫於同儕壓力。男孩會因為到了某個年齡,還沒有過性經驗,而遭到同儕的取笑,或是有過多少的性經驗,可以向同儕炫耀。

2.  過早有性經驗和頻繁的換性伴侶,除了有性病、懷孕等風險,也會破壞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1)  親密關係的建立,不單只在肉體上,但是頻繁的換性伴侶,並且把交往異性的重點放在滿足肉體上,孩子學會的是把異性當作發洩性慾的工具。

(2)  只有性而無愛的異性關係,誤導孩子以為親密關係就是只有性,而沒有在交往和相處過程中,發展其他重要的互動能力。

 

◎本文已投稿至論壇報愛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