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時刻

放手的時刻                              文 / 趙守箴諮商心理師

 

 ﹝放手吧!﹞

《翻滾吧!阿信》獲得第四十八屆金馬獎多項提名,導演林育賢以自己哥哥林育信的生命故事為藍本,譜出台灣父母價值觀與孩子生涯選擇衝突的感人戲劇。劇中阿信(彭于晏 飾)是一個熱愛體操的孩子,在血氣方剛的年齡,因母親反對,而退出體操隊,後來與好友加入幫派,靠著體操技巧在圍事打架中屢戰奇勝;當阿信下定決心重返體操,又再次看見媽媽的身影出現在教練辦公室時,阿信一句:你為什麼就是不讓我練體操!這是我的人生!喊出初成年的子女,搖擺地跨出生涯抉擇第一步,是多麼需要父母的支持、給予空間和放手!

阿信母親當年踏進教練辦公室,痛斥阿信:一天到晚練體操,練體操,是會有出息喔?!我看你回家跟我賣水果,還比較有出息!就這樣阿信被叫回家,從此喪志荒廢度日。在我大學時期,父親總是叨唸要我讀好語文,希望畢業後能到大公司當秘書,父親不看好我大學讀的科系,等到研究所讀了心理輔導,父親仍是不認同,旁人問起我讀什麼研究所,父親都支吾其言,直到工作後開始有邀約,父親才覺得面上有光。

 

﹝穩定≠興趣﹞

十多年後,在大專院校讀書的學生們,仍然有著當年我們走過的困擾。有些學生恐懼向父母坦承自己的生涯決定,因為深怕就是換來這句:讀這個以後能混飯吃嗎?四、五年級世代的父母,除了感受到自身在職場的競爭壓力,或許另外一種深層的焦慮,是孩子能不能在未來自力更生,能不能在職場上穩穩地把工作做下去?在競爭的浪潮下,不求成功,但求平順度日。

基於這樣的前提,假如孩子正讀中文系、社會系、宗教系這類科系,以後甚至想往學術界發展,父母或許認為這類抉擇,好像夢想一般不切實際,不知生活的現實與困難,也很難放手讓孩子去闖。也許上一個世代的父母能為餬口而屈就一個工作,生涯的抉擇是以求得穩定和溫飽為考量;不過這一個世代的孩子,從富足的環境中成長,他們要尋求的是自己的定位和興趣,不再只是求得穩定的飯碗了。再說,誰知道在未來十年,父母所選的就是平穩的前途呢?

 

﹝在碰撞中定為自己﹞

阿信母親一定希望阿信和弟弟一樣,按部就班好好讀書就好,不要去玩什麼體操,讀書才有前途。當年,父親也是要我用功讀書就好;時至今日,晤談室裡的大學生,也仍是情緒激憤地說,他們堅持要我把書讀好,不要搞其他的活動,爸媽根本不懂什麼叫作大學生活!關心、干涉和掌控,有時只有一線之隔。

阿信和哥兒們菜脯(柯宇綸 飾)在闖蕩江湖時,以為打死了地方老大的兒子,兩人北上流浪的日子裡,打殺與金錢不再讓阿信覺得有意思,阿信開始懷念家鄉,想起體操隊的日子,也質問自己留在異地的意義;終於阿信面對過往的傷痛,踏上回程,堅定地走進教練辦公室,告訴教練:這次趕我都不會走!

 

﹝再次練習親子溝通﹞

孩子在抉擇生涯的過程裡,總是跌跌撞撞,就像阿信有時候需要繞好大一圈,才能真的找到自己,父母要學習的是把擔心、干涉變成推力,就像第二次母親出現在教練辦公室,這次母親學會不再阻止,不再痛罵練體操沒出息,而是向教練懺悔當年沒把阿信照顧好,讓他長短腳而練不好體操,又送來了特製的鞋墊,把關愛與支持直接地傳遞給阿信。

在晤談室裡的學生,在踏上生涯起點時,思考了父母的期望後,為了讓父母安心,也學習以實際的行動和計畫,更確實去了解自己興趣的出路發展,並試著跳脫情緒、過往溝通的失敗經驗,理性平靜地將心聲告訴父母。